新聞詳情
新生兒照片比獎章更令她開心
來源:本站 作者:匿名 發布:2018-01-15 修改:2018-01-15
隸屬:公司新聞 點擊:681
鄭志群婦產科名醫工作室
工作室主任:鄭志群
團隊成員:蘇艷華、李曉慧、涂曉賢、鄭珞、王慧蘭、戴偉超、柯建瑋
團隊擅長:擅長內分泌、不孕癥診治及各種腹腔鏡手術,尤其對婦科惡性腫瘤腹腔鏡治療有較高造詣,在婦科內分泌不孕癥及子宮內膜異位癥方面開展的分子生物學研究在福建省位居前列。
執業地點: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
□東快見習記者葉嬌醫生供圖
四代人中,從醫者眾。她的家人中不僅有心血管、消化科、內分泌科醫生,還有中醫師、主任技師;從醫30多年來,她治愈的不孕患者數不勝數,而相比起所有的榮譽勛章,讓她更感驕傲的是患者被治愈并產下健康孩子后親自送來的寶寶照片;她將手術當作藝術去追求,精細、出血量少;醫事本善,她內心卻仍感醫治量寡,希望投身慈善事業,將善行傳給更多人。
她是福建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鄭志群,擁有一個乍聽上去像男性的名字,其人卻溫潤如玉、聲線柔和。
幼時已埋從醫伏筆醫者德在才之前
鄭志群教授的爺爺是一位民間老中醫,父親曾是仙游縣中醫院院長。她還是一個小女孩的時候,便深受醫學家庭的熏陶影響。一是看到長輩們行醫,直觀感受這是一件可以幫助人的事,二是受惠患者的感恩,讓她看到醫患之間的良性互動。
這些細節拼湊起來的過往對她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她小小的心里也樹立起對醫生這個職業的好感。作為女孩,長輩們亦認為這是一個既可懸壺濟世又相對穩定可靠的職業。在內在和外在綜合因素下,她很順利地走上了醫學這條路。
談起這些年的從醫經歷,鄭志群教授表示,除了有家庭的醫學基礎外,一路走來,還有多位她心里特別感激的恩師:“一位是我在讀碩士研究生時的導師,他確定了我后來的研究方向;一位是福建省婦幼保健院原院長陳文禎,老人家今年已經90多歲了,她教了我很多東西;還有一位是北京協和醫院的郎景和院士,他在做手術方面教了我很多技巧,告訴我做醫生的道理,還從西方哲學角度教給我什么是真善美。”她稱郎教授是有情懷的醫者。
個人品行中展現的醫德比才能更讓鄭志群教授稱贊,聲音不大但很堅定:“如果一個人的德行和人品不行,才能再高也不能為伍。”
不“關住”自己持續充電更新醫學知識
鄭志群教授曾就讀或進修于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原中山醫科大學)、香港大學、北京大學以及日本和美國等醫學領域拔尖高校。
2002年,她便已被評為主任醫師,但她本人更看重自己在醫學領域的內容更新。“開始的時候不是有意安排的,現在回顧過去我也發現了自己的周期,每當工作4到7年后就會去學校進行短期學習,持續充電,取百家之長補己之短。”
她表示,醫學在不斷發展,作為一名醫生,也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千萬不能把自己‘關住’,要多方面學習。”2016年,她又特地去學習了機器人手術。對于這一生要走的路,她是篤定和明確的,“我們的家庭比較傳統,相信儒家的‘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長處,要取長補短,造福于人。”
除了在校學習,鄭志群教授的業余時間大多與書為伴,她笑稱自己和先生連吵架的時間都沒有:“因為下班后各自都在看書,和婆婆之間也30年來沒有紅過臉。”
此外,她還致力于總結學術經驗,惠及更多醫者,進而惠及更多患者。除了出版的《生殖內分泌學》《優生優育》等著作,她還在國內外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β-內啡肽在多囊卵巢綜合征中的作用》獲醫藥衛生科學進步獎等獎項;《多囊卵巢綜合征系列研究》獲省科技廳科技成果獎三等獎;《瘦素、神經肽Y與PCOS》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分會優秀論文
同類新聞
- 2024-11-03 小小徽章見證21載守護
- 2024-10-16 國防部記者會送海軍徽章
- 2024-01-23 為什么要換發二維碼門牌
- 2023-11-26 廣州推出新版二維碼門牌
- 2023-11-24 掃“數字門牌”解鄰里糾紛
- 2023-11-23 公益訴訟“擦亮”交通標示牌